字号:

筷子文化——口舌之欲的伴侣,疾病传播的隐患

2020年04月10日 来源:《》2020年第4期

360截图20200410115345303.jpg
广西融安县一家筷子加工厂内,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竹片。(图 新华社)

文_《》记者 白帆

筷子,起源于中国,作为餐食工具流传于亚洲很多国家,它的英文叫chopsticks,chop表示“向下戳”的动作,sticks则代表“棍子”,两者合二为一,“向下的棍子”就是外国人对于筷子最直观的理解。

2018年,某国际时装品牌的宣传片中,一位亚裔模样的姑娘手拿筷子对着面前的披萨不停折腾,一下惹怒不少华人,连韩国、日本甚至越南人都看不下去了,足以证明筷子的影响力早已迈出中华圈了。

因为筷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两根棍子合在一起那样浅显,它既是千百年来饮食的工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它与口欲相连,直通人心。

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

从考古来看,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筷子,筷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发明的第二种餐具,第一个叫“匕”,长方形,有点类似勺子,吃调羹喝稀粥时用。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音加),《礼记·曲礼》提到“羹之有菜者用梜”,带汤汁的菜叫羹,把羹里的菜和肉捞出来,就用到筷子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挑干的吃”。促成“梜”的诞生,契机一是熟食烫手,二是虚里挑实。

历史上,筷子的名称一直在变。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讲过一段商纣王的往事,说纣王吃饭用的是象牙做的筷子,辅佐的朝臣箕子默默叹息:“彼为象箸,必为玉桮(古同杯)。”你这么作,箕子心说,你迟早要完啊!在说明纣王昏庸奢靡的同时,也说明商朝时筷子开始叫“箸”了。进入汉代,竹子做的筷子已经进入百姓家,成为必备餐具之外,更是进化成易于夹物的锥形了。

魏晋南北朝期间,炒菜的出现让筷子取代匕的位置,彻底奠定了“餐桌一哥”的位置。隋唐时期,筷子又多了一个名字叫“筯”。当时还出现了金银制作的筷子,并一直沿用到明清,金筷子也称作“金筯”。相传,唐玄宗就很喜欢用金筯,不但自己用,还送给臣子用,因为筷子有“耿直刚正”的意思。可见,筷子除了吃饭的用处,演变出礼器的功能。

“箸”变成今天的“筷”,是大约宋元之际,江南水乡一带的船员改箸为筷子。明朝陆容在《寂园杂记》写道:民间俗讳,吴中(指苏州)行舟讳言‘住’‘蛀’,故谓箸为快儿或筷。现如今,盛放筷子的笼子仍称“箸笼”,还有夹取炭火的细长铁棍仍称“火箸”,这些都是“箸”的遗存。

清代之后,筷子更精美了,不仅上方下圆易于摆放,更是金银象牙玉石齐上阵。《红楼梦》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就被金银筷子搞得不知所措,什么都夹不起来。

筷子结构简单,但功能不少。在吃面条、吃火锅时,不用筷子肯定十分狼狈。另外,筷子不仅可以取食,还可以辅助烹调,比如说打鸡蛋、量出碗里的水分等,用处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专门写了一篇《圆桌和筷子》,里面说道:“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拿、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

筷子的使用诀窍,就是善用杠杆原理,用最小的力撬起最多的食物。李政道博士对筷子有很高的评价:“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筷子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

360截图20200410115425429.jpg
1944年,两位年轻的女士在一家中餐馆用餐,一个美国姑娘正艰难地用着筷子。


李政道博士对筷子有很高的评价:“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筷子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


 从伺候嘴巴到侍奉神灵

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这也和中餐细做有关,夹起即可入口,不像西餐还需进一步“自助分解”食物有关。

但中国人对于筷子的偏爱,还有更深层的人文属性。两根竹棍挟在指间,一撇一捺,不就是个“人”么。这种文化性也随着贸易和佛教的流转,从中土向外扩散开去。

筷子大约在汉唐时期被传入日本,宋元时期又被传入东南亚,跟随华夏饮食受到各国人的欢迎。筷子普及之处,用不好筷子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日本还设有筷子节(8月4日),更进一步,凡遇喜庆、生日或农事播种、收获等日子,往往有换下旧筷子、换上新筷子的习俗,表示庆贺。

日本九州岛佐世保市的佐世保女子中学,入学考试中就有一项考试内容,测试考生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这项“筷子考试”包括让考生使用筷子夹起非常光滑的豆腐等内容。

明末清初,筷子传入欧洲。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中国札记》中谈到中国人的宴会:“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地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中,而不必借助于手指。”清朝时,法国宫廷和上层社会已将用中国筷子进餐当作时尚。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宫廷也跟着效法。

而包括筷子在内的炊具文化也渐渐兴盛,在庶民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史家以“失匕箸”刻画人物心理震撼——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掉落筷子,寓意心中所谋;筷子成双成对,寓意“百年好合”;李白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比喻分离的悲苦,白居易歌颂竹箸“俭洁无膻腥”。

日本同样流行着很多有趣的筷子神话传说,《古事记》《枕草子》等文学亦把筷子作为描写对象。筷子就如同它的形质,看似简单,在使用者手中,却能变化万端。

作为日常用品,筷子在民间文化里也有许多可探讨的。例如,竹枝词、歌谣、小调等。旧时的一些帮会,利用筷子的不同搭放姿势作为暗号,筷子也常常用作赌博用具和民间“请筷仙”的法器。《隋唐嘉话》中记载了在宫廷中用筷子卜卦的故事:唐代李隆基在担任淄博王时,准备起兵杀韦后,之前觉得吉凶难卜,便用筷子卜卦,其中“一箸无故自起”,坚定了他发兵的决心,成功杀了韦后,他也在4年后登基。

筷子还在礼俗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插箸祭天”“摆筷敬神”“献饭祭祖”,都是以筷子为中心的祭祀活动。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送嫁调》,借“我和小妹如同一双竹筷”表达深情;四川川西坝在新娘出嫁时边撒筷子边说吉利话;北方有些地方,男方的伴娘要趁人不注意,在女方家里偷出一双筷子,再藏到新娘房中,以祈“快生子”;侗族、土家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婚礼,蒙古节的筷子舞,都让筷子具有了喜庆和吉祥的意味。

360截图20200410115505846.jpg
1999年,北京,随着私营饭馆的增多,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不断增大。2019年,我国一次性筷子消耗量接近900亿双。(图 斯图亚特·富兰克林)


梁老觉得筷子是冤枉的,因为“病不是出在筷子上,是出在我们的吃的方式上”。


 津液交流让中国成为“胃病大国”

“中国人之所以和气一团,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王了一说,他喜欢在吃饭时候观察主客之间夹菜劝菜的过程,尤其是碰到津液丰富的主人,“他上齿和下齿之间常有津液像蜘蛛网般弥缝着。……主人的一双筷子就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后来他劝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双曾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的筷子,夹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的碟子里。”津液互蘸,却换来中国人的一团和气,犹如“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生来成全一种美德。

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把目光转到中式餐具上,尤其是卫生观的更新,容易传播口水的筷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很多人开始呼吁公筷的使用。

梁实秋年轻时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受过西洋教育,在学校狂热提倡两件事,一是植树,一是进餐时每人用两副筷子。一副用于取食,一副用于夹食入口。“植树容易,一年只有一度,两副筷子则窒碍难行。谁有那样的耐心,每餐两副筷子此起彼落地交换使用?”

如果做不到两幅筷子,那么会怎么样?梁老总结了一些人的做派:有人挥动筷子如舞长矛,如野火烧天横扫全境,有人胆大心细彻底翻腾如拨草寻蛇,更有人在汤菜碗里捡起一块肉,掂掂之后又放下了,再捡一块再掂掂再放下,最后才选得比较中意的一块,夹起来送进血盆大口之后,还要把筷子横在嘴里吮一下。

梁老觉得筷子是冤枉的,因为“病不是出在筷子上,是出在我们的吃的方式上”。

倡议公筷是近代才有的吗?其实还真不是。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曾载道,宋高宗赵构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使用公筷的人。宋高宗就餐时使用了两双筷子,两把勺子,一套自用,一套是用来拨取菜肴和饭食的,类似于现在的“公筷制”和“双筷制”,而只要是夹到碗里的菜他都会吃干净,然后把吃剩的菜分给有功劳的大臣或是宫女吃。

公筷公勺不被接受的主要理由是麻烦、易混淆和碍于情面。虽说遵守不易,但还是有些规矩的。老北京就有几项禁忌,比如“半途筷”(筷子夹住盘子里的菜,觉得不好吃再放回去)“执箸巡城”(拿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挑挑拣拣)“抬轿筷”(用筷子在菜里找喜欢吃的,在盘子里“抄底”)“品箸留声”(把筷子含在嘴里,嘬出声)“别筷”(用筷子当牙签)等,带有这些毛病的粗人,在饭桌上是不受待见的。

毕竟箸来筷往,每个人的唾液随着筷子和勺子进入食物,唾液携带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乘机潜伏其中,在一桌人的口腔间挨个串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幽门螺杆菌——这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元凶,是人类患上胃癌的头号诱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高达50%左右,每两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2012年的一项调查指出,东亚地区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区域,每10万人中发病人数达到了49.2人,这与幽门螺杆菌的超高感染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把吃饭当作头等大事的中国人来说,分餐还有不小的实践难度,“分到的菜不爱吃”“古代合餐是为了防止下毒”等论调也各有各的理由。

如果离分餐尚远,那不如就先从在桌边放一双公筷开始如何?

版权声明

  • 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