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梅和王奇彩是婆媳俩 ,两辈人延续着“乳娘”神圣的职责。
散岔村50年来养育了1300多名孤残儿童,“中国乳娘村”的称号也因此而得名。

(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记者徐俊星报道  2011年11期   编辑:穆小琳   来源: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 www.teienskennel.com

山西大同,一个名叫散岔村的偏僻小山村,名不见经传,却因50年来养育了1300多名孤残儿童被人们所熟知,“中国乳娘村”的称号也因此而得名。如今,村里150户人家仍养育着290多名孤残儿童,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乳娘村”这种孤残儿童农村集中寄养的方式正逐渐走向衰亡。

据悉,大同曾经有很多乳娘村,如今数量已由建国初期的38个锐减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5个;时至今日,庞大的“乳娘村”队伍仅剩下了散岔村这孤零零一个。不禁试问,乳娘们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孤残儿童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中国乳娘村” :即将“消失”的幸福中转站

喊声“妈” 这里就是宝贝的家

  
“乳娘村”地处山区经济贫困 ,  随处可见的土窑房。        徐俊星摄

散岔村,距离大同市区24公里。不算远的距离,在大城市半个小时的路程,由于当地经济贫困没有通路,汽车卷着黄沙和飞石,一路颠簸,足足走了近2个小时。

“村里的男人们都要种地,土豆、玉米、红薯啥的,总得有口吃的,”村委副主任、乳娘村家庭评估员王兵仁刚下地回来,得知有记者要来,早早地站在村口等着,低头拍打着裤腿上的泥土。

上午10点,正是太阳高照,出门晒太阳唠嗑的好时候,按照村里的习惯,家家户户的婆姨们、大姑娘小媳妇都三三两两地吆喝着走出门,嘻嘻哈哈地找个聚点拉家常逗闷子。可乳娘村里,除了偶尔传出的几声犬吠,显得格外的安静。“俺们村里的女人们都在家带‘党孩’咧,根本没空串门。”王兵仁边走边说,憨厚地笑着。

一行人首先来到离村孤残儿童管理站最近的“乳娘”吕卫平家。刚走进小院,便听到屋子里播放着欢快的儿歌,48岁的吕卫平正坐在炕上哄着三个哭闹的小娃娃。

看到有陌生人走进屋,炕上一个穿粉红小褂的“大头”女娃仿佛受了惊,撇着嘴哭得更大声了。

“哦呦,‘小美女’啊,给妈妈不哭,”吕卫平赶紧放下小一点的娃娃,把小闺女抱了起来,又是亲又是喃喃轻语地哄着。“小美女”叫冉冉,和其他被送到村里来的孩子一样都姓“党”,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党孩”。冉冉今年还不到2岁,2009年来到家里时已经患有脑积水,脑袋大得是成年人的2倍。

  
吕卫平看着自己玩耍的“党孩”开心地笑着。 徐俊星摄

冉冉是吕卫平和丈夫代养的第二个孩子,老两口都是大同市公交公司的退休职工,2008年退休后回到老家散岔村置办了这所院子原本打算颐养天年。可回到村子后,在其他乳娘的带动下,2009年吕卫平和丈夫决定自己也养几个孩子。“不图别的,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带几个娃娃既解闷又做了好事,挺好的,”怀里抱着“小美女”的吕卫平看着旁边自己玩耍的“老三”党国旭开心地笑着。

在散岔村,要成为“乳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从2003年大同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保障弃婴弃儿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大同市弃婴弃儿权益保障办法》之后,大同福利院开始对代养家庭实行聘用制。一般一名弃儿进入寄养家庭需要经过8个工作流程,即寄养家庭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递交代养申请书,福利院对寄养家庭进行考核,家访,评估,寄养前培训,签订寄养协议,最后孩子才可以进入家庭。“在村子里只有经济条件好,家庭和睦的才会被选上呢,”在一旁陪同的王兵仁自豪地说,“我家里现在也有三个娃娃,老二和她家老三都是唐氏综合症,不过我家的更聪明,会喊妈妈呢!”

乳娘村里像吕卫平、王兵仁一样的寄养家庭占到80%以上,“从1968年开始,我们村就开始为大同市社会福利院抚养孤儿。到今年为止,我们村累计为福利院免费抚养了1300多名孤儿。”村支书王显得很自豪,“这些孤儿中,健康的只占4%左右。智障、脑瘫、唇腭裂的比例比较高。90%的家庭都是靠天吃饭,家里的男人们下地种田,女人们主要承担起“乳娘”的重任。”

目前,大同市福利院每个月给孤残儿童补助740元,包含了所有的奶粉、尿布、玩具等支出。“这些娃娃都是残疾的,有的大小便失禁,那个尿不湿一天至少得4、5片,”王兵仁算了一笔账,“再加上娃娃们正赶上长身体特别能吃奶,30块钱一桶的奶粉有的一个星期就吃光了,好多家庭常常自己贴钱给孩子们买吃的、喝的。”

“那我们也愿意,”哄着孩子的吕卫平眼中洋溢着快乐的光芒,“谁让人家娃娃喊我们一声‘妈’来着!”

事实上,养一个残疾孩子付出的不仅是金钱和物资,更多的是爱心和精力。冉冉刚到吕卫平家的时候才6个月,刚到家的时候孩子怎么也不肯喝奶,吕卫平抱在怀里哄了整整一天,小冉冉哭到最后小脸憋得青紫,只剩下哼哼。最后,吕卫平想了个办法,她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给冉冉喂,小家伙竟然开口吃奶了,就这样,吕卫平给冉冉喂奶一直喂到1岁零4个月。“冉冉有脑积水,不能哭,一哭脑袋一晃病就更严重了,”吕卫平低头看着怀里的冉冉轻轻地摸摸她的脑袋,“所以喂奶的时候和哭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特别紧张,基本一天24小时我们都不离开她。”再苦再累,“乳娘”们都不怕,因为她们也有她们的幸福。“娃娃高兴地时候冲我们一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吕卫平幸福地笑着。

至今在散岔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窑洞房,寄养孤残儿童原本是村子里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方式之一,实行多年之后人们发现经济依旧贫困的村子,爱心和满足感却是与日俱增。

“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有一台学步车

  
如今,经过康复治疗的奥奥已经会喊“妈妈”。徐俊星摄

三岁的党国奥是王兵仁和王奇彩领养的第三个“党孩”,是他们两口子的心头肉。“娃娃刚抱回来的时候,福利院就告诉我们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症。”王兵仁热情地带着一行人到他家中坐坐。一进门就看见奥奥躺在小床上吃着妈妈喂的苹果,一口吃完了,他伸着小手,着急地喊:“妈妈!妈妈!”

王兵仁连忙抱起奥奥,没想到奥奥的小腿抬起来打了一下王兵仁的脸,“呵呵,没什么,”王兵仁对奥奥的“突然袭击”早已习以为常,他笑着说:“这孩子现在特皮,只能妈妈抱。去年10月份刚做完心脏手术,现在他体质比以前好多了!”

2004年4月,民政部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为福利机构内所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奥奥就成为了该计划的受益者,如今手术后的他体重比之前重了5斤,也不容易感冒生病了。接下来家里下一个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就是老四“琪琪”,还不到2岁的她要等到明年就可以做唇腭裂手术了。“到时候我们家娃娃就更喜人了。”王奇彩慈爱地看着趴在床上一直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机灵地到处看的琪琪,眼中充满了期待。

  
要等到2岁,漂亮的琪琪就可以接受唇腭裂手术了。 徐俊星摄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奥奥,”王兵仁用手指着孩子的两条腿说,“你看他的腿好像能动,其实软得和面条似的,我就是担心他今后的康复问题,要是康复不理想,这娃娃就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自己有3个孩子的王兵仁和王奇彩夫妇,如今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寄养的三个“党孩”身上,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每天都种地。早晨6点起床,先帮着妻子照顾孩子们洗涮和吃饭后,6点半他下地,10点半回家帮着照顾孩子。“2006年村里接受爱心捐助盖起了一个2层楼的儿童康复活动中心,每周一到五上午都有福利院的老师辅导我们家长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王兵仁感慨地说,“幸亏有这些好心人和专业人员的帮助,现在奥奥已经可以坐了,但问题是他站起来恐怕要费点时间了,我真希望这娃娃能站起来,挺聪明的孩子,要不然就可惜了。”

对于像王兵仁这样的农村寄养家庭,他们已经竭尽全力去呵护和照顾孤残儿童,但有些问题是他们无法克服和解决的。虽然福利院已经给孩子提供集中康复的场所和器械,但由于村里需要接受康复的残疾孩子数量很多,大概80多个,因此为了能够安排康复的时间,村里将这些孩子分成几个组,每一组平均8到9个孩子,一般在上午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平均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康复时间其实一个星期也不过4、5个小时,这对于处于康复最佳时期的残疾儿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庭自我康复非常重要。

但寄养家庭又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家庭康复费用问题,如今家用康复设备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村寄养家庭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其次,就是康复知识少,学习能力差,大多数农村寄养家庭的家长知识水平都不高,加之他们照顾的孩子多,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康复知识,因此无法给孩子做高质量的家庭康复训练。第三,康复时间不确定且少,寄养家庭的父亲一般都从事农作,母亲一般一个人要照顾2、3个残疾孩子,因此无法科学地安排一个孩子一天足够的康复时间。

因此,无法弥补的家庭康复缺陷仅靠寄养家庭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做康复志愿者帮助寄养家庭来完成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工作,想必孤残儿童的康复情况一定会大有改观。

“我没有大多的期待,我只希望现在可以给奥奥添一个学步车,”王兵仁,一个纯朴憨厚的农村汉子,为了孩子他这是第一次和陌生人开口说出自己的难处。从前,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他都能咬牙挺住。但这一次,看着一手带大的“党孩”,他再也忍不住了。

即使学校只剩一片瓦 也要让“党孩”上课

  
全校只有21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残疾的“党孩”。     徐俊星摄

2011年9月1日,散岔村小学按时开学了。

校长吴宪拿着花名册数了又数,最后在笔记本上记下:“2011年度,散岔村小学学生21名,‘党孩’13名。”

散岔村小学在村子的最南边,十年前,村里经济落后的时候,村民们基本都把在家健康的孩子送到小学里上学,离家近又便宜,曾经学校的学生最多有七、八十人。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愿意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城里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去上学,渐渐地学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按照教育局分配教师的规定,每20名学生分配一位教师,加上之前遗留下来有编制的3位老师,村小学又自筹经费外聘了一位老师。“现在留下学校里的‘党孩’都是残疾孩子,教学是一方面,照顾他们花费了我们更多精力。”校长吴宪坦诚地述说着学校的情况。

学校现在按照学生的年龄分为一、二、四、五年级,一年级和五年级分在一个班,13个孩子其中有6个就是“党孩”。学校安排一位老师负责这个班的教学,通常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同时要背一年级和五年级两个年级的教案,分不同时间和课时给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

王兵仁的老二是个智障儿,党序迟今年12岁了,还在上小学2年级。“今天老师教会1+1=2,明天他就忘了,”王兵仁无奈地摇摇头,“现在福利院给每个上学的孩子每年上学补助320块钱,我们就送他去上学,学会多少不重要,最起码在学校我们放心。”

于是,村小学的老师们既肩负着教学压力,又兼顾生活辅导员的责任。校长吴宪指着独自在操场里玩耍的15岁的党国安说,“这孩子有时候上课的时候就自己溜出来玩,我经常得跟在他屁股后面盯着,万一有个闪失,没法向家长交代啊!像这样的孩子还算好照顾的,有的孩子大小便没法自理,经常老师要跟着学生到厕所帮他提裤子,说起来这种事真是太多了!”

  
破旧的篮球架随时可能跌到, 孩子做游戏都离开一定距离。 徐俊星摄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都从教室里冲到操场上做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既简单又有趣,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老师站在一旁叮嘱他们:“离篮球架远一些,不安全。”篮球架年久失修,篮筐的螺丝已经松动,篮板的木屑不时地往下掉,“早该换个新篮板了,”校长吴宪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学校的经费很紧张,好几个教室的玻璃窗坏掉了,教室的天花板还没有装,操场还是土操场,一下雨都是泥潭……”

“乳娘”老矣,尚能养儿否?

   
近70岁的王进梅是老一辈的“乳娘”。 徐俊星摄

在散岔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一个,哭一回;抱一个,病一场。”

王兵仁的母亲王进梅今年快70岁了,党达孔今年6岁了,是她代养的最后一个“党孩”。孔孔患有脑积水,出生没几天就被送到王进梅的家里。儿女早已成年的王进梅全心全意地养育着这个“老来子”,脑积水的孩子不好照顾,她硬是咬着牙日日夜夜地守在孔孔的身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娃娃拉扯长大。孔孔就是王进梅心头肉,无论走到哪里,快70岁的她都把孩子抱在怀里。“这娃娃有病,万一磕了碰了都危险,”细心的“乳娘”对孩子呵护备至。

去年,孔孔上北京接受了手术治疗,医院有看护不让家人探视,王进梅就天天守在村口瞭望着远方,两个星期后,孔孔从北京回来了,王进梅的人也瘦了一大圈。如今孩子的脑袋已经比之前小了一圈,没有大脑袋的重荷,孔孔半年的时间长了快10斤,乳娘王进梅有些抱不动他了,“俺娃可亲呢!”王进梅比从前更离不开孔孔,尽管有些吃力,还是抱着孩子不肯撒手。

国家有政策,65岁就不能代养孩子。散岔村中,不少代养孤儿的“乳娘”已经接近这个年纪。除了年龄,村里许多基础设施都没有,更谈不上完善;村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些,被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认为是散岔村面临的瓶颈。

  
养了5年都没有长大的重度智障“党孩”让“乳娘”操碎了心。 徐俊星摄

“孔孔会不会被福利院带走?”王进梅最近总是忐忑不安,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总有一天照顾不了孩子,到时候孩子会不会离开自己,已经和孔孔有了深厚的感情,想到有一天也许孩子会离开自己,王进梅就忍不住偷偷地哭起来,“真是舍不得孩子啊……”

媳妇王奇彩发现了婆婆情绪的变化,她和丈夫王兵仁商量,作为乳娘她完全理解婆婆的心情,她主动找到婆婆表示,今后愿意继续照顾孔孔。现在,像王进梅和王奇彩这样婆媳交接班,甚至母女接班的现象在村子里很普遍,并渐渐地成为趋势。

但这并不能解决未来孤残儿童养育的所有问题。

乳娘村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孤残儿童寄养方式,孩子能够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归属的收获,是孩子们名符其实收获“幸福的中转站”,但,这里也并非是他们人生的终点站。家庭寄养方式解决了孤儿的养育问题,却并不能解决就业、教育、康复等问题。

另外,近些年来逐渐浮现出来的问题是孤儿在城市乡村两种文化冲突中的心理失衡。孤儿在农村寄养时,由于生活上的优待,较村里孩子,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但一旦回到城里读初中时,生活方式以及穿着打扮上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落差,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孩子们,同时还会影响今后他们的成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乳娘村人们的观念也在渐渐改变,恐怕这最后“一方净土”也“在劫难逃”。那么,“乳娘村”的未来到底如何?这是摆在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许,寄养家庭从农村逐渐过度到城市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但试想,要迈出这一步,恐怕还有很多困难。选购房子,跟社区沟通,引导符合条件的下岗女性、待业女性来参与……城市家庭申请寄养的数量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孤残儿童在乳娘村的寄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今后,无论“党孩”是否留守“乳娘村”,这里终究是他们的家,就像村里最年长的“乳娘”王进梅说的:“娃娃喊一声妈,这里就是家啊!”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中国乳娘村”所需物资
第一部分 康复及教学器材 
 编号 产品名称 

 1

儿童毛绒玩具200 

 2

HB绘画铅笔500  

 3

橡皮500 

 4

计算机5台(二手也可,用于学校教学) 

 5

电视机5(二手也可,送给贫困家庭使用)

 6

课桌50张

第二部分 办公、生活用品 

编号 

产品名称 

煤1800吨(学校过冬使用)

 2

大米500 (1户平均2袋)

 3

面粉500袋(1户平均2袋)

4

儿童洗漱用品:香皂、牙膏、牙刷、毛巾等100

5

淋浴用热水器两台

6

儿童服装300

7

儿童被褥300

 注:如有爱心人士愿意一进步了解乳娘村的情况,欢迎实地考察。

联系人:大同残联    电话:0352-5046260

版权声明

  • 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email protected]